一、地震情況簡介
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11月17日9時37分在緬甸發生5.9級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震中位于北緯21.20度,東經99.35度,距我國邊境線最近約87公里。
二、強震記錄及分析
20231117緬甸5.9級地震獲得了20組地震動,由于地震動沒有完全收集,可能還有更強的記錄。典型地震記錄分析如下:
YN.JM003典型臺站位置北緯22.24度,東經99.38度,記錄到水平向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47.5 cm/s/s。該地震動及反應譜如圖1、圖2所示。
(a) EW
(b) NS
(c) UD
圖1典型臺站地面運動記錄
圖2典型臺站典型記錄反應譜
三、地震動對典型城市區域破壞能力分析
根據中國地震學會標準《基于強震動記錄的地震破壞力評估T/SSC 1—2021》(參閱新標準發布 :基于強震動記錄的地震破壞力評估),利用密布強震臺網在震后獲取的實時地震動信息,再結合城市抗震彈塑性分析,就可以得到地震發生后不同地點的建筑破壞情況,為抗震救災決策提供科學支撐。圖3為根據本次地震震中附近范圍內臺站記錄分析得到的建筑震害分布示意圖。圖4為根據本次地震震中附近范圍內臺站記錄分析得到的人員加速度感受分布示意圖。
圖3 不同臺站地震記錄破壞力分布圖
(建筑抗震承載力取均值加一倍方差)
圖4不同臺站地震記錄人員加速度感受分布圖
(建筑抗震承載力取均值加一倍方差)
四、臺站附近地震滑坡分析
根據當地地形數據、巖性數據和實測地面運動記錄,可以計算得到不同滑坡體飽和比例下的滑坡分布,如圖5所示。其中,底圖為當地坡度分布圖,每個圓圈代表每個臺站的計算結果,圓圈中的數字代表發生滑坡的臨界坡度,臺站附近坡度大于該數值的地方滑坡發生概率高。
(a)滑坡體飽和比例為 0%
(b)滑坡體飽和比例為50%
(c)滑坡體飽和比例為 90%
圖5不同臺站附近地震滑坡分布
五、地震動對典型單體結構破壞能力分析
(1) 對典型多層框架結構破壞作用
模型1:三層框架結構(感謝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王奇教授級高工提供模型)
將典型臺站記錄輸入立面布置如圖6(a)所示的6度、7度和8度設防的典型三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得到其層間位移角包絡如圖6(b)所示。
(a)立面布置示意圖(b)層間位移角
圖6典型三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
(2) 對典型砌體結構破壞作用
模型1:單層未設防砌體結構
選取圖7所示紀曉東等開展的單層未設防砌體結構振動臺試驗模型,輸入典型臺站記錄,分析結果表明該結構將處于完好狀態。(紀曉東等,北京市既有農村住宅磚木結構加固前后振動臺試驗研究,建筑結構學報,2012,11,53-61.)
圖7單層三開間農村住宅磚木結構振動臺試驗
模型2:五層簡易砌體結構
選取圖8所示朱伯龍等開展的五層簡易砌體結構足尺試驗模型,輸入典型臺站記錄,分析結果表明該結構將處于完好狀態。(朱伯龍等,上海五層砌塊試驗樓抗震能力分析,同濟大學學報,1981,4,7-14.)
(a)平面圖(b)剖面圖
圖8五層簡易砌體結構布置
(3) 對典型橋梁破壞作用
模型1:某80年代公路橋梁(感謝福州大學谷音教授提供模型)
選取圖9所示某80年代公路橋梁模型,輸入典型臺站記錄,分析結果表明該結構將處于完好狀態。
圖9某80年代公路橋梁模型
模型2:某特大橋引橋(感謝福州大學谷音教授提供模型)
選取圖10所示某特大橋引橋模型,輸入典型臺站記錄,分析結果表明該結構將處于完好狀態。
圖10某特大橋引橋模型